乐至县大庆水库
大庆水库是离乐至县城最近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庆水库又名曹家堰水库,属小(一)型水库,总库容312万立方,正常库容176万立方,兴利库容152万立方,死库容24万立方,集水面积5.97平方公里(县水务局数据)。 以大庆水库起始下游称蟠龙河,是琼江一级支流,经蟠龙河水库(蟠龙湖)和跑马滩水库,在安居与琼江上游干流白马河汇合,始称为琼江或 ……
大庆水库是离乐至县城最近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庆水库又名曹家堰水库,属小(一)型水库,总库容312万立方,正常库容176万立方,兴利库容152万立方,死库容24万立方,集水面积5.97平方公里(县水务局数据)。 以大庆水库起始下游称蟠龙河,是琼江一级支流,经蟠龙河水库(蟠龙湖)和跑马滩水库,在安居与琼江上游干流白马河汇合,始称为琼江或 ……
蟠龙古镇静卧在蟠龙湖岸,名胜古迹很多,有远古人在岩上开凿的古石洞,有古人对外经济交往的石板古道,有建于唐代的古刹石匣寺,有建于清代的蟠龙湖石桥,还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记录着古镇曾经有过的辉煌。蟠龙古镇的文化与石头脱不了联系,山上有幽深险峻的石崖,沟中有孤立突兀的巨石,石洞石桥石板路是曾经生产生活的遗迹,而石刻艺术则承载 ……
2001年,在乐至县城灵鹫山上,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陈毅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0余亩,有景点27个。整个园景规模宏大,构思奇巧,蔚为壮观。主要景点有“帅乡入口广场”、“征途甬道群雕”、“元帅台瞻仰广场”、“松洁陈列观景楼”、“诗廊”等。中央军委赠送的陈毅元帅铜像,高高地矗立在2000平方米的花岗岩广场上,基座上刻着江泽民亲笔 ……
县城城北古塔位于城北的蛇形坡上,耸立着两座清朝道光十一年至十三年修建的外形相似,砖石结构的古塔,俗称“南北二塔”。 南塔高十余丈,砖石结构,六角翘檐,共七层,塔空曲转有门入内,倚壁有螺旋梯48级直上塔顶,每层一面有窗透光,层楼正中绘有佛图,壁间原塑有佛像,登至塔顶,举目远眺,视野开阔,桑城风貌尽收眼底。 北塔,原名凌云塔,通体 ……
乐至县仙鹤观为蜀中有名道教古刹,位于天池镇西外半公里的帅乡大道白玉山巅的仙鹤观公园内,海拔506米,相对高度50.5米。山体呈独立浅丘貌,面积4300多平方米。山间林木森秀,曾有白鹤栖息,建观时以仙鹤命名。本观曾用名:仙鹤山九真道院。 道观现占地面积约16873平方米,规划用地面积45356平方米。为资阳市道教协会会址所在地。 ……
乐至的烧烤,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特色、呈规模于九十年代。那时候,天池广场里摆满了烤肉摊。从傍晚到深夜,烤肉的炉火通明、烟雾缭绕、香气冲天;猜拳行令的、弹琴唱歌的声音此起彼伏,夜夜都是一派节日的气氛。 要说历史,相传,早在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张飞就常常用乐至烤肉为犒赏三军将士的美食,当然三国时期乐至还没建县,也没有乐 ……
中国死海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新城区,AAAA级景区,总面积超过1000亩。是一个集健康性、新颖性、时尚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胜地。由于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类似死海,故誉为“中国死海”。文化“中国死海”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术以及古老资源等在旅游业上运用的一次伟大创新。“中国死海”将四川传统的卓筒井文化 ……
灵泉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远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佛教圣地历称:西方圣境”,北宋真宗祥符元年(1008)钦赐寺名《资圣禅院》明孝宗弘三年(1490)赐名灵泉寺,重建下寺佛堂,清朝乾隆尊重佛教在灵泉寺大规模增修殿堂当时的《灵泉寺》已是楼阁重叠,神像繁多。 灵泉寺绝顶有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润,宋代苏东坡对灵泉有赞咏曰:“泉泉泉泉, ……
圆觉洞摩崖造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角1.5公里的云居山,因山上刻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这里的石刻造像分布于南、北两岩,有龛窟编号76个,大小石刻造像1993尊,内容以佛教为主,兼有少量道教与佛教合龛造像。另外,还有碑刻题记25处。这里的石刻造像始凿于唐开元年间,经前蜀、 ……
又名虎头寺。位于顶新乡民乐村虎头山巅,佛像森列,周缀于绝壁之上。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 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造像总长达350米,气势宏伟,石像高大,其中高5-7米8躯,1-4米的50躯,均雕刻有造像,或佛祖,或菩萨、金刚、力士。佛祖、菩萨多为慈眉善目,神态安祥,宝冠装饰无一雷同 ……
华严洞位于距安岳县城东南方56公里的石羊镇赤云管区箱盖山。这里的摩崖造像刻于北宋,在“华严洞”和“大般若洞”两大龛窟中共有造像159尊,历代碑刻题记24处,雕刻精美,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61年公布华严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严洞方形平顶,窟高6.2米,宽10米,深11.3米,窟顶阴刻一巨大的“唵 ”字,窟后壁正 ……
毗卢洞位于四川省安岳县赤云多油坪村的厥山上。 这里有龛窟19个,其中东汉岩墓13个,造像465尊,碑刻题记32处,集中刻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内。此处造像开创于五代天复年间(公元936-944年),后来各代都进行了培修、补刻。它曾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特别是毗卢洞柳本尊十炼窟内雕刻“十炼修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