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地形搜救与伤员搬运
台大医学急诊医学部 石富元 医师
1. 野外搜索与救援之四个分期:
i.) L: Locate 定位
ii.) A:Access 接近
iii.) S: Stabilize 稳定
iv.) T: Transport 后送
2. 急迫性的决定
由下列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分越高危急程度越低,如果得分在 7-9 分属于非常危急,19-21 分则属于不急,其他则属中等危急程度。
i.) 年纪:
非常小 1
非常老 1
其它 2-3
ii.) 医療狀况:
已知有受伤或心理的问题 1-2
健康 3
死亡 3
iii.) 个体數目:
单独一个 1
一个以上(没有单独分離者) 2-3
iv.) 个体过去经验
没有经验,不知当地环境 1
没有经验,知道当地环境 1-2
有经验,但不知当地环境 2
有经验,也知道当地环境 3
v.) 天候狀况:
过去或现在有很差的天候 1
预计8小时内会有很差的天候 1-2
预计8小时后会有很差的天候 2
预计天候狀况没有危险 3
vi.) 个体设备狀况:
设备不足以应付环境与地形 1
设备狀况不明 2
设备足够该地形及环境所需 3
vii.) 地形及其它危害因素:
已知有危险的地形或其它危害因素 1
没有危险,或很少 2-3
3. 搜索救援四个分期
i.) 定位
ii.) 接近(Acess)
a. 环境评估(Size-Up)
b. 建立救援策略
c. 特殊技能(如绳索、攀岩)
d. 必要时采立即的救援行动(Acuterate Rescue)
iii.) 稳定(Stabilize)
a. 生命征象评估(Primary & Secondary)
b. BLS、ALS
c. 确认病患已经可以后送
d. 运送途中随时注意生命征候
iv.) 运送
a. 在此时期,已经稳定的病人必须经过适当的〝包装〞,以确保能够安全而有效率地运送,而且在途中能保持病患的稳定与继续评估。
b. 运送的方法可以从徒手搬运到用飞机运送。适合的搬运方式因天候、地形、创伤种類与严重性、紧急程度、可利用资源等因素而不同。
4. 救援及搬运的设备分成三大部份
i.) 个人装备
a. 最基本的个人装备是头部、眼睛及手部的保护。
b. 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狀况的个人装备,永远要针对实际情形增减装备。
c. 某一种场景的个人保护装备,可能在另一种场合不但没有保护作用反而会致命。例如消防员的防火衣在水上救生时就会阻碍行动,甚至会丧命。
ii.) 『软件』
a. 绳索(Rope)
1. 尼龍最佳,可承受 9000 磅的载重。
2. 编织方式以 kernmantle〈core in sheath〉最佳。
3. 因延展性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时机(<4%:static;>4%:dynamic)
4. 绳索必须时常检查,避免尖锐边缘、高温、日光、化学药品及摩擦。
b. 软带(Webbing)
1. 分为扁平带及管狀带。
2. 扁平带承受力是较管狀带大。
3. 管狀带新的时候可承受 4000 磅的载重。
c. 缰绳(Harness)
1. 用于将绳索等物与身体相連接。
2. 主要的型式有三种
甲、 全身固定。
乙、 座位(骨盆固定)
丙、 胸腔固定。
iii.) 『硬件』
a. 連接环(Carabiners)
1. 钢铁或铝所做的环,包含了一个活门,锁定装置及承载重量的部份。
2. 主要功用是将不同救援系统之物串接起來。
b. 缓降设施(Descending Devices)
1. 主要功用是对绳索施予摩擦力,减缓下降的速度,增加控制力。
2. 常用的是 8 字板及煞車板块组。
c. 上升固定器(Cam Ascenders)
1. 主要功用是让载重物可以向上提而不会掉下來。
2. 当他的〝眼〞被拉住时,绳索就被固定,而松开时绳索就能自由滑动。
d. 滑輪(Pulleys)
1. 主要的功用是改变绳索的方向,改变施力的方向。
2. 一般滑輪的直径越大,越能降低摩擦力。
3. 一般的原则,尽可能使用能拿到的最大滑輪,最小也需要绳索直径的四倍。
e. 担架(Litters)
1. 当伤员无法自行行走離开现场时,就必须以担架來装载伤员,離开现场。
2. 目前由于材料科技的进步,坚固、质轻的合成物质大量的使用,
使得担架的承受力、耐用性、重量及舒适度都获得很大的改善。
5. 搬运技术
i.) 伤病患的包裹(Packaging):
a. 避免新增加伤害。
b. 确保病患的舒适。
c. 确保病患在运送途中可以持续的评估。
d. 让担架可以简单安全的移动。
e. 确保病患在搬运过程中稳固地停留在担架中。
ii.) 担架搬运(Litter Carry)
短距離时。
a. 至少需要六个人去抬担架。
b. 如果病患轻时,四个人抬担架,另外兩人清除路障,指引方向,必要时给予协助。
c. 如果病患较重,六个人抬担架,额外使用兩个人帮忙指引。
d. 如果距離遥远,必需要有替换的人力。
iii.) 技术性的脱困(Technical Evacuation)
a. High-angle Evacuation
b. Low-angle Evacuation
6. 野外脱困及搬运的特殊注意事项:
i.) 技术性的救援,必须请到专门技术人员前來。
ii.) 如果个体已死亡,只有在工作人员安全无虞的情形下才进行搬运。
iii.) 脱困搬运前先给予固定,运送途中也要继续监视。
iv.) 寻找并使用最简单的方法脱困。
v.) 如果载运病人的担架要離开现场,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引路,并且携带无线电手机及标識,随时报告可能的危险及面臨的问题。
vi.) 担架组每组至少要有 6 至 8 人,最少要有三组,每次輪班不超过 20分钟。
vii.) 要采取适当的步骤保护及照顾伤员。
viii.) 要由持无线电的通讯人员殿后。
ix.) 如果使用直升机做搬运,必须确定下列三事:
a. 被救者要先被告知即将进行的救援行动 。
b. 被救者必须得到适当的保护。
c. 必须有能进行医療救护工作的人员在直升机上。
7. 特殊地形的救援要诀
i.) 急流及险滩之救援
a. 充气袋或橡皮艇至少 14-16 呎长、6 呎宽。
b. 抛绳枪可以发射绳索至少达 200 呎远。
c. 可以搬运到现场的绞盘。
d. 可漂浮的、坚韧的绳索至少 150-300 呎。
e. 可掷的浮筒或救生圈,绳索至少 60 呎。
f. 质轻且可有浮力的担架。
g. 救援人员个人需有浮力板(PFD)。
h. 额外干的衣物。
i. 现场广播或喊话器。
j. 光线照明。
k. 明细的地图。
l. 防水、有浮力且可装物品的袋子装必要的装备。
m. 可靠、防水且声音够大的通讯系统。
ii.) 洞穴或矿坑
a. 坚固的头盔,且有下颔带固定,并且有头灯。
b. 坚韧、温暖的衣服及手套。
c. 质轻、防水且能保护足部的鞋子。
d. 特殊不易磨损的洞穴用绳。
e. 可以将病患牢固捆绑的担架。
f. 很湿的洞穴需穿着防水衣。
g. 缰绳及吊带需能抵抗化学品及水。
h. 防水布以免伤病患被水淋湿。
i. 携带式灯具、虹吸管及挡水用物品。
j. 保温的热食及饮料。
8. 野外搜救行动常見的缺失:
i.) 不适合的衣服、鞋子。
ii.) 没有适当的休息。
iii.) 没有适当的饮水。
iv.) 低温或环境温度太高。
v.) 过度英勇的行动,超过自己的训練与能力。
vi.) 体能差或是缺乏动机。
vii.) 食物不够或是不恰当。
viii.) 缺乏计划。
ix.) 缺乏領导力。
x.) 行程及计划彼此不了解。
xi.) 不了解体能、心理或是环境的危害因素。
xii.) 对于不利的天候因素缺乏准备。
xiii.) 不熟悉该地形也没有地图。
xiv.) 认为不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