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土特产:熊卤鹅

  当走在中和场镇街上,一股悠悠的卤香直沁心脾,寻香而至,一家“百年老字号老九卤鹅”的小幅招牌已经映入眼帘;一块由资阳市人民政府2006年12月颁发的“授予乐至县中和卤鹅店《卤鹅》为资阳名小吃”的镀金牌匾熠熠生辉。



  熊卤鹅于解放前便小有名气,不时吸引相邻的中(中江县)、遂(现大英县)的远道食客慕名而至。群众品尝后无不称赞其色香俱全,回味无穷。1958年,陈毅元帅回乡,陈毅元帅品尝后,非常高兴地说道:“我们县的小吃很不错嘛,这个卤鹅很有味道!”现在,熊卤鹅百年老店早已名声远播,老店规模也进一步扩张。其营业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张至今的230多平方米,职工人数由原来的3人增至如今的15人,日直销卤鹅均在100只以上。鹅源全系农家自然饲养的土鹅,饲料以青草、粮食为主。要求鹅龄须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唯该年龄段做出的卤鹅制品色泽鲜亮、味道香浓,肉质鲜嫩,其配料为八角、三奈、茴香等上百种草药。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上乘的名贵草药使卤鹅油而不腻、口感滑嫩、营养滋补,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熊卤鹅制品以无公害、无污染的土鹅为原料,以无色素、独特的制作工艺赢得了“绿色食品”的美誉,产品已远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地。



  陈毅元帅夸过熊卤鹅
  当地人称,熊卤鹅于解放前便小有名气,不时吸引相邻的中(中江县)、遂(现蓬溪县)的远道食客慕名而至。
  据店主熊继兵介绍,这家店子系他的父亲所传。他的父亲叫熊知六,小时候,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其父熊知六从小就被抱养给了一个没有子嗣的堂叔,也就是熊继兵的堂爷爷。堂爷爷家开小吃店,主营面食和卤菜。他的父亲耳濡目染,从小就跟着养父母学习卤制技艺,并继承了产业。
  熊知六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脑袋挺活络。为了将技艺发展,把生意做大,增加知名度,1956年起,熊知六无论下乡劳动还是走亲访友,都带一些卤制品去贩卖。群众品尝后无不称其色香俱佳,回味无穷。
  据称,1958年陈毅元帅回乡,品尝熊卤鹅制品后,非常高兴地对县、乡领导说:“乐至名小吃很不错嘛。”
  中和场镇89岁的老人杨全兴回忆道:“那个时候,熊知六的卤菜手艺很好,我们街上的、村上的,还有其他乡镇的人都喜欢吃他的卤制品,因为他的卤菜用料精细,讲究火候,味道很独特,吃了还想吃。”
  一锅卤水用了几十年
  说起熊卤鹅的味道独特,店主熊继兵说,用料、火候上的确有讲究。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透露,他专门有个卤房,里面有一锅用了几十年的卤水,重约二三百斤,是用一大罐子窖着的。
  “鹅源系农家散养的土鹅,饲料以青草、粮食为主,鹅龄须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老鹅,唯该年龄段的鹅制品色泽鲜亮、味道香浓、肉质鲜嫩。其配料为八角、三奈、茴香等上百种中草药。”
  “一只鹅从买回到宰杀、拔毛、开膛破肚,至少要耗费半个小时,再卤上2个小时,可以说耗时非常长。”
  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上乘的名贵草药使卤鹅入口酥软,油而不腻,口感滑嫩、营养滋补,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店主熊继兵告诉记者,做卤菜生意很辛苦,一天下来人非常疲倦。他有4个哥哥和1个姐姐,有的务农、有的任教、有的当屠户、有的卖百货。惟有排行最小的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老板娘赵俊华说:“我的女儿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现在在镇上上班,看到我们很劳累,这门手艺,连女儿都不肯学。”
  百年老店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
  好的招牌、精选的原料加上高超的烹饪技术,正是熊卤鹅卤制食品生意长盛不衰的原因。
  现在,熊卤鹅百年老店早已声名远播,老店规模也进一步扩张,其营业面积由原来的40平方米扩大到了230平方米,日销售卤鹅在几十上百只。
  熊继兵骄傲地说,他父亲和他都分别带过多个徒弟,现在分别在成都、重庆、上海、北京等地发展,“乐至城头有个‘邓鸭子’都是跟我学的呢,学了10多年,现在在县城开起两三家分店了。”
  中和场镇党委书记李长军说:“熊卤鹅制品以无公害、无污染的土鹅为原料、以无色素、独特的制作工艺赢得了绿色食品的美誉,深受广大食客青睐,每天顾客盈门,现已经远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地。熊卤鹅制品的畅销,也促进了中和场镇及周边乡镇养殖业的发展。”